近年來,安徽省以國家教育信息化試點省建設為契機,堅持改革驅動、創新引領,構建并不斷完善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梯次有序推進智慧學校建設,持續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普惠共享,努力推動基礎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
通盤謀劃抓統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以智慧學校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省政府先后印發《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13—2020年)》《安徽省智慧學校建設總體規劃(2018—2022年)》等文件,構建以智慧教學、智慧學習、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為主要內容,以人才隊伍和基礎環境建設為主要支撐的“5+2”智慧學校架構。各市縣根據省級規劃,制定本地智慧學校實施規劃,推動形成“全省一盤棋”的發展格局。堅持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統一平臺、統一數據資源庫,制定《安徽省中小學校信息化基本標準》《安徽教育管理公共平臺和資源應用平臺技術規范》等,搭建“皖教云”平臺,著力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聯通的智慧學校生態。截至目前,全省智慧課堂系統與省級教育管理公共平臺和資源應用平臺在賬號、資源、數據、空間等方面已全部實現互聯互通,上架應用140余個。聚焦農村地區、革命老區、偏遠山區等,將工作著力點落在鄉村中小學和義務教育小規模學校(教學點),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推動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共享,推動基礎教育發展水平整體提升。
創新模式促建設。按照分級建設、分級分擔的原則,統籌整合各類教育相關項目資金,引進社會資本投入,建立智慧學校建設資金多元籌措機制。建立政企合作“共建共管”模式,按照“所有權、監管權、應用權在教育,建維事務在企業”的原則,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條腿”走路;建立政企協議框架內的工作聯系機制,定期研究會商建設與應用過程中的問題,做到互補合作、互利共贏。接續開發、穩步輸出在線教育教學資源,已覆蓋義務教育各學科主要教材版本。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努力為全省師生提供適合的優質教育資源。目前,安徽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平臺資源存儲量達600TB,總瀏覽量超13.5億人次。
豐富實踐強應用。發揮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及省級管理系統作用,著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規范教育數據管理,按照“一數一源”的原則,建成教育基礎數據庫和常態數據庫,并向各地進行數據授權與共享,促進各地各校利用大數據輔助教育管理和決策。通過全過程、伴隨式數據采集和分析,著力提升教學應用水平,實現課前精準定教、高效備課,課中立體互動、實時反饋,課后定制作業、科學評估,助力減負增效、因材施教,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落細,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省智慧課堂累計開課665萬余節,覆蓋366萬余名師生。實施在線課堂常態化教學模式,在2016年底實現全省教學點在線課堂全覆蓋的基礎上,2019年升級打造“在線智慧課堂”,實現課堂實時互動、教師精準教學、作業線上批改等功能,有效提高教與學的效果。實施全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已完成兩輪省級試點,覆蓋16個市50個縣區301所學校3.3萬余名教師。
完善機制提質效。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門為龍頭、教育科研部門為主體、信息技術部門為支撐的組織機制,確保相關單位高效協同、大力推進。建立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測評機制,實施初級、中級、高級三級考核,并將教育信息技術應用作為新任教師上崗和教師資格注冊的考核內容,增強教師學習應用的內生動力。建立督導評估機制,將智慧學校建設納入省政府對市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同時納入對縣(市、區)黨政領導干部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考核,壓緊壓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建立教育網絡和信息安全管理機制,構建省、市、縣、校四級聯動工作體系,全面提高教育網絡與信息安全防護能力。建立服務保障機制,著力培養懂技術、懂教學、懂管理的復合型教育技術人才,打造信息技術支持服務隊伍;同時探索以政府購買專業服務方式強化智慧學校服務保障,以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努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